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薛願超教授應邀為我校師生作學術報告
2021年5月24日下03:30,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薛願超博士受邀來訪我院,并為衆師生帶來一場題為“非編碼RNA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技術”的學術報告。此次報告由張定校教授主持,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辦公樓108報告廳舉行。我院衆師生聆聽了該報告,現場氣氛熱烈,學術氛圍濃厚。
薛願超教授主要從事RNA結合蛋白(RBP)和非編碼RNA(ncRNA)的研究,本次報告中,薛教授跟大家分享了非編碼RNA功能基因組學方法的原理、應用及未來發展。非編碼核酸序列約占人類基因組的98%,經轉錄産生了大量的且功能各異的非編碼RNA。這些非編碼RNA與RBP結合後經分子内序列配對和級聯折疊形成了複雜的高級結構。高度結構化的非編碼RNA進而通過與其它RNA的分子相互作用來調控轉錄、剪接、翻譯等遺傳信息表達的關鍵步驟。與mRNA所攜帶的遺傳密碼不同,非編碼RNA攜帶了大量的“結構密碼”,其原位高級結構的解析和調控功能研的動态變化一直是RNA研究領域的根本性問題。為了解決這些科學難題,薛教授團隊近期創建了RIC-seq、vRIC-seq和LACE-seq等新技術,可分别用于系統地研究非編碼RNA的原位高級結構、其作用靶标以及與RBP結合的具體位點。薛教授以卵母細胞中的endo-siRNAs為例,解釋了如何利用新技術來挖掘未知的分子生物學機制。
薛教授的報告持續近一個小時,内容詳實且邏輯缜密,啟迪思維,對科研領域的新概念解釋簡潔到位。報告期間,師生們也積極提出自己的疑惑,并進行了相關的經驗交流,獲益匪淺。報告結束後,大家合影留念。至此,本次學術交流會取得圓滿成功。
報告人簡介:
薛願超教授,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2004年本科畢業于信陽師範學院,2010年于武漢大學取得博士學位,2010年至2015年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2015年5月回國後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長期從事RNA結合蛋白和非編碼RNA研究,重點關注RNA結合蛋白在細胞分化、轉分化及癌變過程中的功能機制,旨在揭示與細胞命運決定相關的關鍵分子事件,為再生醫學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和方法技術。自2015年以來,先後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集成項目(首席科學家)、重點項目、創新群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中國科學院先導項目的支持。近5年來,圍繞RNA結合蛋白在染色質層面調控轉錄的機制開展了系統性探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Nature、Nat Neurosci 、Nat Cell Biol、Nat Commun、Cell Res等雜志發表通訊作者或合作研究論文20餘篇。
圖/文:張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