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6日下午14:30,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張宏研究員應邀為我院師生做了題為“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in autophagy”的學術報告。該講座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U型實驗樓學術報告廳B111舉行,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塗海軍教授主持。學院裡衆多老師和學生參加了該講座。
報告開始,張老師系統地介紹了自噬(Autopahgy)自發現以來幾十年的研究曆程及相關的研究進展,圍繞自噬現象被發現到參與自噬的系列分子的鑒定,激起了在場師生的廣泛興趣。随後張老師以線蟲(C. elegans)中胚胎的不對稱分裂現象繼續深化報告主題。線蟲胚胎不對稱分裂過程中,P granules(PGL顆粒)被細胞不對稱分配到性細胞中。張老師為大家詳細講解了秀麗隐杆線蟲胚胎發育過程中PGL顆粒組分PGL-1和PGL-3(cargo)被自噬選擇性降解,受體蛋白SEPA-1(receptor)和支架蛋白EPG-2(scaffold)介導的P顆粒組分的降解;以及多細胞生物特異的參與自噬作用的多個基因,如epg-3, epg-4, epg-5和epg-6在自噬中的作用機理。
相分離結構的組裝被認為在發育和疾病中起重要作用,但對生理條件下相分離的調節和功能知之甚少。随後,張老師通過介紹PGL顆粒液液相分離(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LLPS)現象,進一步深化報告主題。張老師研究團隊研究發現PGL顆粒的大小以及生物物理性質決定了它們的自噬降解效率。受體蛋白SEPA-1及支架蛋白EPG-2控制PGL-1/-3的相變及大小,并且促使它們從液态到水凝膠狀态的轉化,參與自噬的降解調控。
張老師的報告精彩且層層遞進,不斷深入,讓廣大師生了解細胞生物物理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及學術成果。報告結束後,參加學術報告的老師和學生與張老師進行充分讨論與交流,張老師為大家進行了深入分析與詳細解答。最後,學術報告在一片激烈的掌聲中結束。
報告人簡介:
張宏,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宏課題組長期緻力于細胞自噬方面的研究,在多細胞生物自噬分子機制及生理功能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先前人們對自噬分子機制的了解幾乎都源于對單細胞酵母的研究,對多細胞生物的自噬過程知之甚少。張宏實驗室利用線蟲小鼠等多種模型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多細胞生物自噬過程的分子機制,取得了被國際同行認為是裡程碑性質的工作。其作為通訊作者在自噬領域發表多篇論文,包括Cell(3篇)、Mol Cell(5篇)、Nat Cell Biol和Dev Cell(3篇)等。曾獲全國創新争先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首屆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國際青年科學家獎、談家桢生命科學創新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