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
天馬學術論壇 第113期
2021年05月25日    查看

                             複旦大學柳素玲教授應邀為我校師生作學術報告

2021年 5月 21 日下午3:30,複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和腫瘤醫院雙聘教授--柳素玲,應邀來我院做學術交流,并做了題為“乳腺腫瘤幹細胞的異質性與靶向策略研究”的講座。本次報告會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U型樓B111舉辦,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張定校教授主持。學院裡衆多老師和學生參加了該講座。

乳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持續上升,并愈加趨向年輕化。其中,乳腺癌幹細胞CSCs是癌症複發和轉移的關鍵。首先,柳教授向我們介紹了其團隊鑒定出的“上皮樣”的ALDH+ 和“間質樣”的CD24-CD44+兩種CSCs,它們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和可塑,功能也有一定的差異,其中中間型ALDH+CD24-CD44+幹性最強。接下來,她談到了乳腺癌的靶向治療。包括miR-100在内的多個miRNA在ALDH+乳腺CSCs中表達比較低,miR-100可以促進ALDH+CSCs的分化。柳教授課題組利用靶向CD44的納米載體将miR-100轉染到乳腺癌細胞中,結果顯示可以顯著抑制腫瘤的生長;其分子機制是,除直接靶向CSCs表面标志物外,還可抑制CSCs自我更新的相關通路(如Notch),且可破壞腫瘤的細胞微環境(也許能提高PD1/PD-L1抗體腫瘤免疫治療的效果)。最後,柳教授和大家一起探讨了TEM8在乳腺癌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及調控機制。TEM8在TNBC(三陰性乳腺癌)中高表達,其胞内結構域能激活RhoC和下遊ROCK1/SMAD5信号通路,促進ALDH+乳腺癌幹細胞自我更新和腫瘤細胞血管拟态(Tumor cell vascular mimicry)生成,從而維持腫瘤生長和轉移。

柳素玲教授的報告充分表現出了腫瘤幹細胞生物學的魅力,引發了參會者的強烈興趣,讓聆聽報告的師生們受益匪淺。報告結束後,多位師生就報告中的疑問,或結合自身課題和興趣,與柳教授進行了熱烈的讨論與交流,并留影紀念。

報告人簡介:

柳素玲,複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和腫瘤醫院雙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曾獲得美國Susan Komen蘇珊-庫門癌症基金會博士後研究獎、美國癌症協會默克學者獎、美國癌症協會蘇珊-庫門學者獎、USCACA‐NFCR學術獎、中國腫瘤青年科學家獎、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複旦大學“卓越2025”-卓識人才和上海市醫學領軍人才稱号。近五年,一直緻力于乳腺腫瘤幹細胞異質性、耐藥及其靶向治療研究,作為通訊作者在Nature Cell Biology、Advanced 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Cancer Res.、Clinical Cancer Res.、Molecular Cancer等國際雜志上發表論文25篇。共發表SCI論文78篇,論文總他引超過15000次,H指數36。

                                                                                              圖/文:張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