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動态
譚志凱教授團隊在生物智能制造領域取得新進展
2021年11月17日    查看

今年以來,2003网站太阳集团譚志凱教授課題組在Biofabrication,Bio-Design and Manufacturing等生物制造相關期刊上新發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開發适合于體外培養的脂肪模型能為組織修複、代謝疾病及相關的研究提供助力。常規的通過二維平面培養建立的脂肪模型需要額外添加化合物以誘導脂肪細胞的成熟,這種方法較為複雜且大大增加了工業化生産的成本。譚志凱團隊在“In vitroadipogenesis and long-term adipocyte culture in adipose tissue derived cell banks”一文中提出了一種采用多孔3D支架建立脂肪模型的方法。通過将分離的脂肪組織接種到合适的支架後,不僅能促進前脂肪細胞的黏附、增殖和成脂分化,而且有助于前脂肪細胞發生顯著的自發脂質積累。利用該方法建立的組織來源的脂肪細胞庫能夠分泌大量促進成纖維細胞增殖和成肌細胞分化的細胞因子,在脂肪重建以及肌肉修複中都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雜志Biofabrication上(DOI:10.1088/1758-5090/ac0610)。碩士研究生陳昊翔和王小成為論文并列第一作者,譚志凱教授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

../Documents/脂肪組織建模/定稿圖/TOC.jpg

物理刺激,包括磁刺激和機械刺激,在細胞反應的調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譚志凱團隊在“Regulated skeletal muscle regeneration using 3D printed tissue repair patch”一文中,利用E-jet 3D打印技術制備了一種新型組織再生貼片,結合靜态磁場,通過機械和磁刺激調控骨骼肌再生。該方法能誘導成肌細胞形成定向的多核肌管并通過激活p38 MAPK途徑啟動肌原性分化,是一種能夠快速誘導受損骨骼肌組織再生的技術。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雜志Bio-Design and Manufacturing上,碩士研究生王小成為論文第一作者,譚志凱教授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

以上研究均通過生物智能制造手段,以組織器官系統再生、修複與重建為目标,為解決組織再生與器官移植等醫學瓶頸提供了新助力!

                                                                         通訊員:王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