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促進研究所内部老師的學術交流,凝練學科方向,生物納米與組織工程學研究所決定定期舉辦研究所内部的科研讨論會。第一期科研讨論會于2019年5月13日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實驗樓二樓會議室舉行,會議由邀請研究所張英傑老師進行科研報告并與與會老師們展開交流。
會議中,張英傑老師生動詳細地介紹了其課題組的重要科研成果。張英傑老師的報告得到了與會其他老師的熱烈反響,大家通過提問與茶歇的方式與張英傑老師進行了的讨論與交流,并對數據共享、項目合作等後續科研活動充分交換了意見,研讨會在熱情洋溢的氣氛中結束。


相關鍊接:2003网站太阳集团張英傑課題組發現結直腸癌診斷及治療的新型生物分子标志物
近期,生物納米與組織工程學研究所張英傑課題組在腫瘤遺傳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在治療診斷學國際頂級期刊Theranostics(五年影響因子9.009)上發表了原創性研究論文“SIRT6, a novel direct transcriptional target of FoxO3a, mediates colon cancer therapy”, 2019DOI:10.7150/thno.29724。課題組前期的工作論證了結直腸癌經典的生物标志物PUMA(p53上調的凋亡因子)被另一轉錄因子FoxO3a激活上調。與此同時,首次篩選并鑒定出了一個全新的FoxO3a的下遊靶向因子,SIRT6。進而深入研究了FoxO3a與SIRT6啟動子結合的具體位點及詳細的轉錄調控機制。更重要的是,課題組率先提出作為一個衰老相關蛋白,SIRT6的高表達能有效抑制結直腸癌的生長。從而揭示了SIRT6作為一個人類結直腸癌潛在的新型生物分子标志物的功能,以指導臨床的診斷和治療。該研究從分子,細胞,實驗動物模型及病人樣本四個層面證明了Akt的異常激活及SIRT6的低表達與結直腸癌的發生及抗藥性有重要關系,并發現SIRT6可作為潛在的結直腸癌診斷及治療的分子靶标,有助于深入了解小分子靶向Akt藥物治療的分子機制,為靶向藥物及聯合治療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檢驗系,湘雅三醫院,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鄭州大學附屬一附院及同濟大學附屬醫院為該系列研究的共同合作單位。此系列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深圳市科創委基礎研究項目及2003网站太阳集团青年成長計劃等研究基金的支持。
張英傑老師于2015年加入2003网站太阳集团,一直緻力于腫瘤遺傳調控分子機制的研究和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篩選,并在該領域發表了一系列論文(Cancer Cell International 2019, DOI: 10.1186/s12935-019-0837-7;Cell Death Dis 2018,9(9):911;Cancer Medicine 2018,7(12) 6158-6169;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2016,81 14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