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
天馬學術論壇 第146期/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蔡時青研究員主題講座
2023年05月30日    查看

為了開闊同學們學術視野、夯實科研能力、砥砺學術志趣。2023年5月25日下午,邀請了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蔡時青研究員作為主講人,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在辦公樓108會議室舉辦第146期天馬學術論壇系列講座。本期活動進行主題為“衰老的生物學機制”。本期講座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院長塗海軍教授主持,講座内容豐富精彩,現場讨論熱烈,學術氣氛濃郁。

蔡老師首先給我們介紹了壽命的延長及延緩老化相關的概念。并且指出如何延緩衰老相關的功能退化、預防和治療老年性疾病,已成為亟待解決且具有重大意義的科學問題。緊接着,蔡老師介紹了秀麗隐杆線蟲為何可以作為很好的模式生物研究壽命及衰老,如遺傳背景清楚、生活史短、行為清晰,許多重要的調控衰老的信号通路都是在線蟲中首先發現等。

利用線蟲優勢,蔡老師團隊通過全基因組篩選與維持神經元功能相關的突變體,發現了59個基因可能是年齡相關行為惡化的調節因子。蔡老師團隊進一步發現,在這些調節因子中神經元表觀遺傳修飾轉錄因子BAZ-2和SET-6,能夠通過降低線粒體功能、抑制核編碼線粒體蛋白的表達,加速秀麗隐杆線蟲的行為惡化。為了進一步驗證BAZ-2和SET-6這兩個調控因子的作用,蔡老師團隊在小鼠動物模型上進行實驗,小鼠同源基因Baz2b敲除後,可以減輕小鼠年齡依賴性的體重增加,并抑制衰老小鼠的認知能力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蔡老師團隊對人類數據庫的檢查發現,秀麗隐杆線蟲基因BAZ2B和EHMT1的人類同源基因,在額葉皮層的表達會随着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并與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發展呈正相關性。

蔡老師團隊通過對秀麗隐杆線蟲全基因組篩選,提供了可能調節與年齡相關行為退化基因的首個全局視圖,确定了兩個防止健康衰老的表觀遺傳抑制因子,并提出了通過靶向這些因子實現健康衰老的可能途徑。

随後,蔡老師與在場師生進行了氣氛熱烈的交流互動,并為在場的師生一一答疑解惑。伴着師生們的提問與思想碰撞,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落下了帷幕。相信本次講座為促進學術對話,涵養學術生态,為學院師生打造開放、創新的交流平台提供了一次寶貴的機會。

                                                                                圖文:塗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