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6日14:30,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張宏研究員應邀第147期天馬學術論壇與本院師生進行學術講座及交流。本期講座由學院塗海軍教授主持,學院衆多老師和同學參加了本次學術講座。

張老師首先給大家介紹了目前關于自噬的相關知識,并對自噬的發生及調控過程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同時對其實驗室關于自噬相關工作成果進行了系統的介紹。随後,張老師就其實驗室關于内質網外膜鈣瞬變觸發FIP200複合物發生液-液相分離,并形成内質網上自噬起始位點參與自噬調節的工作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張老師團隊在研究中發現自噬誘導條件下引起的内質網表面的鈣瞬變是決定自噬體在内質網上形成的關鍵信号。内質網表面的鈣瞬變引起參與自噬起始的FIP200複合物發生液-液相分離;形成的FIP200凝聚體進而與内質網膜蛋白VAPs和ATLs結合定位于内質網,成為自噬體起始位點。

同時,張老師團隊在實驗中還發現,熱應激條件下(26℃)秀麗線蟲胚胎中形成富含mRNA的PGL顆粒。mRNA促進PGL蛋白的液-液相分離、維持形成的凝聚體的液态性質,并抑制支架蛋白EPG-2的招募,從而促使PGL顆粒逃逸自噬降解,幫助胚胎應對熱應激。

此外,張老師還就其實驗室關于ORF3a在新冠病毒及非典病毒中溶酶體外泌和細胞自噬過程中的研究進行了介紹。最後,張老師系統總結了講座的内容。随後,張老師就學院老師及同學的相關科學問題進行了一一分析和解答及交流。伴随着熱烈的掌聲,講座在大家的意猶未盡中落下了帷幕。
報告人簡介:
張宏,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入選首期“新基石研究員”,獲得中源協和生命醫學成就獎、第二屆全國創新争先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首屆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國際青年科學家獎、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傑出成就”獎、談家桢生命科學創新獎、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等獎項。張宏研究員主要聚焦多細胞生物中自噬作用的機理和調控機制,在Cell、Mol Cell、Dev Cell等期刊發表研究論文80餘篇。現任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并任自噬領域專業期刊Autophagy副主編,Trends Biochemical Scienc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eLife, 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 EMBO Reports, Journal of Cell Science等國際期刊編委會成員。
圖文:塗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