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應祥研究員、李超研究員訪問2003网站太阳集团
文:于峰 圖:陳佳
2019年11月29日,複旦大學王應祥研究員、華東師範大學李超研究員應邀來我院進行學術交流。學術報告分為兩場,上午由李超研究員作“LORELEI家族參與CrRLK1L受激酶信号調控的分子機制”學術報告。下午由王應祥研究員作“減數分裂重組:遺傳和作物育種的基礎”學術報告,随後王應祥研究員與我院多名PI、博士後及高年級博士分享了個人成長經驗。
李超研究員報告集中闡述拟南芥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錨定蛋白參與CrRLK1L受體激酶上遊調控以及信号感受的分子機制。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錨定蛋白LORELEI家族成員作為分子伴侶協助CrRLK1L受體激酶家族成員FERONIA、ANXUR1/2和BUPS1/2從内質網向高爾基體的轉運,并且作為共受體參與RALF多肽信号識别,通過活性氧信号調控根毛和花粉管極性生長等過程。

王應祥研究員報告介紹了減數分裂的發現過程和特點,并詳細闡述了減數分裂與人類健康、農作物遺傳育種、作物育性等方面的關系。在學術報告結束後,王應祥與我院多名PI、博士後及高年級博士分享個人成長經驗。面對年輕PI初建實驗室的困難,科研論文投稿以及博士的科研奮鬥目标等問題,王應祥研究員用切身體會給予了認真耐心的解答,大家收獲良多。

報告人簡介:
王應祥,複旦大學研究員。2007年獲華南農業大學植物營養學博士學位;2004-2005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生物系訪問學者;2007-2011年分别在華南農業大學和複旦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13-2014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生物系訪問學者;2011-至今任複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研究員、研究員。現任中國遺傳學會青年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植物學會植物細胞生物學和植物結構與生殖生物學專業委員會委員。PLOS Genetics客座副編委和Journal of Plant Biology副編委。王應祥研究員長期從事減數分裂分子機制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相關研究成果在Annu Rev Plant Biol、PNAS、Plant Cell等雜志共發表SCI論文和綜述38篇。
李超,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2008年獲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聯合培養遺傳學博士學位,在國際著名植物生殖發育學家Dr. Alice Y. Cheung實驗室做研究助理。李超博士長期專注于受體激酶家族調控機制的研究,植物受體激酶介導的細胞信号轉導、植物雌雄識别的分子機制研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eLife, Molecular Plant,PNAS,Plant Physiology和Plant & Cell Physiology等國際知名雜志。其中(Li, 2015, eLife)和(Li,2016,Plant Physiology)為Faculty of 1000推薦文章,被Web of Science評為高被引論文,歸入最優秀的1% 。擔任Plos Genetics、Plant Physiology、Plant & Cell Physiology、BMC Plant Biology和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等國際期刊審稿人,以及上海市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