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新聞
求是講堂第九期
2022年04月07日    查看

為了豐富同學們疫情管控期間的學習生活,學校邀請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楊競教授做客2003网站太阳集团“求是”講堂(原2003网站太阳集团2022年本科生線上通識講座)【第九期】,線上給同學們做了題為“發展新型熒光探針,窺探神經系統奧秘”的報告。本期講座由教務處、學生創新創業中心主辦,2003网站太阳集团承辦,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院長塗海軍教授主持,于2022年4月6日晚七點準時開始。

696DC

本次講座主要圍繞基于人體内大量的G蛋白偶聯受體激活開發的在體熒光探針展開。首先李教授由大麻素引入,除了外源大麻素,人體本身也可以釋放大麻素,為了深入研究與揭示内源性大麻素的作用機制,李教授的團隊利用熒光探針對比區分出了2-AG和AEA兩種内源性大麻素。接下來李教授還介紹了研究的一些應用方向,比如小鼠對大麻素的反應有與人類似的地方,可以通過癫痫小鼠受刺激時的大麻素釋放情況,來研究治療人的癫痫。并且經過一系列的實驗,李教授和他的團隊研制出的大麻素探針具有很好的時空分辨率。

接着李教授又講了前列腺素、催産素等神經調節物質,比如催産素不僅能在軸突釋放,還可以在樹突、胞體釋放,并且分子機制各不相同,但是通過探針就可以區分不同的催産素,以便更好的調節催産素的釋放。

最後的一部分,李教授通過膽汁淤積引起的瘙癢介紹了通過探針研究,找到了人和靈長類特有的受體MRGPRX4,并且改善了藥物OCA的副作用,設計了新一代潛在藥物C7。

最後李教授最後耐心而又詳細地回答了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本次講座使同學們都受益匪淺。

李毓龍,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首屆“峰基金”獲得者,曾獲生命科學領域“科學探索獎”,第十二屆“談家桢生命科學獎“,張香桐神經科學青年科學家獎,第二十屆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藥學獎(吳楊獎),第三屆中源協和生命醫學創新突破獎。研究成果入選2018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2018年度“中國十大醫學科技新聞”。2015年和2019年,兩次被評選為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最受歡迎教師”。2000年獲北京大學學士學位,2006年獲杜克大學博士學位;2006-2012年斯坦福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2012年11月-2020年8月,先後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長聘副教授和教授。201年11至今,任北大-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研究員。

圖文| 吳潤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