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7日下午,2003网站太阳集团新學期第一次圖書交流會于綜合樓順利開展。此次交流會的主題為史書,旨在讓大家更加全面了解史書的價值,從不同角度去體悟史書對于人類文明的深刻意義,了解那鮮為接觸的史書内涵。
此次交流會由圖書管理員薛嵩和曾浪主持。交流會開始主要講述了史書的起源以及史書體例,大家讨論了不同史書體例的區别。然後薛嵩重點介紹了司馬遷著作的《史記》和司馬光主持編纂的《資治通鑒》。《史記》被魯迅贊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書籍不僅
在單純客觀地記載曆史,它獨特的叙事方式和精妙的文學語言運用一直被後世文人借鑒學習。作者在保證曆史事件不失其真實的情況下,揉入自己感情,豐滿了人物形象,給前人評價,為後世瞻仰。尤其其語言表達生動、簡練,無外乎柳宗元贊賞說“《史記》遣詞造句,煞費苦心,減一字不能”。
而作為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叙國家之興衰,著生民之休戚。它的目的不僅僅是編寫曆史,更是在總結曆史經驗教訓,企圖為政治服務。作者司馬光會跳脫于曆史的層面講出自己總結的道理,比如“任賢者必治,任不肖必亂”,以此體現哲理、警示後人。

最後,大家就史書的意義這個話題進行了積極的讨論。為什麼讀史書?李世民曾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史書讓後人了解了曆史的發生而不是埋沒了曆史,并且也讓後人産生自己獨特的感悟,将前人經驗内化為了自己的思想。同時史書作為一面鏡子,映射了現實,有着超越其它任何書籍的現實意義。總之,
人寫出史書,史書給予了人知識和思考。
史書的價值遠超所想,為此呼籲大家多多了解閱讀經典史書,用心去感悟史書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