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8日下午采用騰訊會議的方式就落實人才培養中心地位進行了學院本科生人才培養工作的讨論。會議由主管教學副院長何曉曉教授主持,邀請了以下教師代表參會:一是來學院工作十年以上的教師代表,如郭新紅老師、李丹老師、郭秋平老師、黃明敏老師、李新梅老師、周征老師、何春梅老師、陳燕老師,他們一直在教學一線參與本科生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二是學院近五年引進的教師代表,如塗海軍老師、王洪輝老師、胡小曉老師,在過去的五年中,他們積極地投入學院本科生人才培養工作;三是近兩年新入職的教師代表,如徐翔晖老師、邱烨老師,他們是注入學院本科生人才培養的新生血液,有激情、有想法。
副院長何曉曉就召開這次讨論會的目的和意義進行了介紹。
教師代表郭新紅認為,學院搭建了很好的創新創業平台,提供了創新訓練的環境,實踐教學在整個培養方案中占比也比較高,學生參與創新研究和賽事的積極性高、覆蓋面廣。下一步應該注重創新訓練的縱深發展,凝練選題,聚焦項目,做出突出性的研究成果,同時進一步加強創新創業研究的指導教師隊伍。
教師代表郭秋平認為,學院對學生的培養在專業理論聯系生産生活實踐方面做得非常好,從認知實習、課程實驗、SIT訓練、課程設計、綜合實驗、畢業實習到畢業論文,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實踐教學鍊條,學生得到了充分的鍛煉,要繼續推進和提升這一優良傳統。
教師代表李丹認為,學院的導師制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非常重要,學生一進入大學就要跟導師建立緊密的聯系。創新創業訓練應該從基礎性研究和應用性研究兩個方向進行選題和發力,有助于根據學生的職業規劃達成個性化的培養以及賽事的凸顯,盡量做到讓SIT項目覆蓋到每一個學生。
教師代表周征認為,從創新創業訓練和課程開設兩個角度提供個性化和精英化的教育模式,針對學生不同出口設計不同模塊的個性化培養課程體系,可提供個性化發展空間和鍛煉機會。
教師代表黃明敏認為,加強對學生選擇SIT項目的引導,分享指導老師的科研經曆和科研成果,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工作會更加投入,收獲也會更大。對于新引進的創新創業指導老師開展培訓,不定期開展各種各樣的教學交流活動,加強教育教學研究的氛圍。
教師代表李新梅老師認為,在學生進入大一後,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微觀的實驗,激發學生探索生命科學的興趣和對專業的深入了解。
教師代表塗海軍老師認為,導師制采用輪換制,可以是一年一輪,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不同的培養和科研創新訓練模式。在創業這一塊,可通過校企聯合達成更好的效果。
教師代表王洪輝老師認為,大學教育智育與德育并重,大學生剛進來都或多或少有些迷惑,很想知道“大學我能做什麼”,設立導師制,一直有導師在學業和思想上進行指引就顯得非常重要。另外,加強創新項目過程管理,實行導師和學生雙向選擇機制、限項制以及考核滾動和退出機制。
教師代表胡小曉老師認為,一方面加強學生的創新創業的培訓,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如何開展創新研究;另一方面加強對指導老師的創新創業培訓。
教師代表徐翔晖老師認為,面向本科生的培養,興趣是導向,如何激發學生對自己專業的熱愛和認可,要從三個方面發力,一是要在教學上下功夫,用精湛的教學水平來留住學生,二是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激發對生物醫學研究的興趣來點燃對專業的熱愛,三是要在生活方面給予學生關心和指導。同時,現在的基礎教學逐漸地從闆書過渡到多媒體,知識的更新也很快,應該在教學形式、教學内容方面要及時跟進,并在教材内容上進行革新,如何引入一些新時代的内容到教材中也顯得尤為重要。另外,學生開展創新研究離不開對前沿研究的了解和跟蹤,應該建立制度讓學生聽取學校和學院組織的科學研究學術報告作為必修課或選修課,拓展學生知識面。
會議強調,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雙一流”建設大考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編制之年。學院在創新創業以及個性化培養模式方面已經有了較好的基礎,作為一線教師,要緊緊抓住學校大發展的機遇,以更加振奮的精神、更加紮實的工作,更加創新的培養理念,立足本職工作,助力本科生精英人才的培養。

圖文:何曉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