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生物醫學工程1602班的張飛翔同學,曾獲得多項榮譽:2019年12月國家獎學金,2018年12月國家勵志獎學金,2018年12月2003网站太阳集团校三好學生,2018年06月2003网站太阳集团校公益崗優秀志願者,2019年11月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優勝獎,2018年06月第一屆2003网站太阳集团生物學實驗技能大賽三等獎,2018年12月G-ideas“2018年全國大學生基因應用創意大賽”全國五十強……
張飛翔對保研有着以下看法——保研是對綜合素質的考量,不僅需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同時更需要具備良好的科研素養,這也需要付出時間來慢慢的積累。大學開始,張飛翔并沒有對未來有一個很明确的規劃,每天過得都很随意,唯一的愛好就是去圖書館看書,直到後來讀到很多名人傳記,他才覺得自己也要像他們一樣更加努力來改變自己,至少不要辜負當下的時光,更要對自己負責。從那以後,張飛翔決心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态,認真對待每一天的課程學習,在課前做好預習,同時在課後耐心鑽研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有不懂的問題多與同學和老師交流。科研方面,他深知對于實驗學科來說,良好的科研素養是未來進行科學研究的關鍵所在,所以從大一開始,他便積極在導師的實驗室學習一些基本的實驗技能,雖然剛開始都是做一些簡單的小活,但是所有的事情都是貴在堅持,和實驗室師兄師姐的交流更讓他掌握了很多前沿的知識和技術,這對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有着很大的幫助。關于如何平衡學習和科研這個問題上,張飛翔的建議是:把在實驗室的零碎時間整合在一起,在兼顧科研的同時紮實自己的專業知識。
張飛翔鼓勵大家早點進入實驗室進行系統的科研訓練,它不僅可以鍛煉我們的動手能力,同時更是對科研思維的一種培養。大一的時候,他便在導師肖朝廷老師的實驗室學習一些基本的實驗技能,雖然隻是做一些簡單的實驗,但這着實培養了他對科學實驗的熱愛和嚴謹的态度。後來在大二時參加學院舉辦的實驗技能大賽,他和舍友一起拿到了三等獎。也鼓舞了張飛翔對科研的信心。在大三時報名參加G-ideas“2018年全國大學生基因應用創意大賽”,在林建中老師的指導下獲得了全國五十強的稱号,雖然到最後很遺憾沒有進入決賽,但是和老師、同學之間的交流也讓他獲益良多。大三期間,在李丹老師課題組以“去甲基化酶TET1調節印記基因對腫瘤的影響”為題籌備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通過小組的不懈努力和通力合作,取得了優勝獎的稱号。同時更是在師兄師姐的幫助下,讓他掌握了RNA的提取、逆轉錄、PCR、WB等學科實驗的專門技術,收獲良多。因此也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學科訓練,勇敢地和老師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鍛煉自己的科研思維。
在未來,他想繼續從事生命科學的研究。“至今為止仍有很多的問題困擾着我們,同時也有很多危機挑戰着人類的健康。”他也希望能夠繼續探索未知,為生命科學領域的建設添磚加瓦。
張飛翔說:“時間不會讓我們永遠地停泊,韶光易逝,希望學弟學妹可以珍惜當下,努力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要相信你們付出的時間都是感情的,耐心耕耘每一寸光陰,功不唐捐。”

生物技術1601班的王清儀,也是一位文思敏捷的才女。
她曾榮獲2016年12月四級604分,2017-2018學年國家獎學金,2017-2018學年2003网站太阳集团三好學生,2018-2019學年國家獎學金,2019年3月雅思6.5,2019年6月六級539分,2019年熊曉鴿獎學金,“人和未來”杯創新創業比賽優勝獎等諸多佳績。
談及自己被保研北大的秘訣,王清儀認為“紮實專業課知識,形成學科的知識體系,積累科研經驗”是非常重要的。剛進入大學的時候她也曾迷茫過,每天學着數學、化學、物理、計算機等通識課,對自己的專業前沿知之甚少,看不清未來腳下的路。但自從大二下學期開始學習專業課後,她開始慢慢感受到生命科學的精妙之處——“它不僅僅是我小時候養的金魚、烏龜,而是走入微觀世界,讓人驚歎于每個生命體的設計之精巧。”從此醉心于專業知識,一步一步走進生物科學的奇妙世界。
對于專業課的學習,王清儀會在快速高效地完成課内教學任務後,再花大量時間去閱讀相關的專業課書籍,進一步深入鑽研,加強自己對專業學習的深度和廣度,知道它“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雖然後者可能并不在考試的考察範圍内,但是她認為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學習結論隻是窺得偉大科學的冰山一角,而學習科學家的科研經驗和研究思路往往比結論更重要。我們不能隻滿足于成為知識的搬運工,更應該緻力于成為學問的創造者。
王清儀的學習秘籍無疑就是“自律、堅持、細節”。她一進入大學就堅定了保研的目标,所以面對種種紛擾,她總能保持清醒,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無論多麼忙碌困難的時候,她都要保證每天至少3個小時的全身心投入的學習時間。面對生物科學這種知識量龐大,知識點瑣碎的學科,她常常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對其進行系統的整理歸納複習。再說到“細節”,在後期面對全英文授課的專業課時,她會提前仔仔細細地将陌生的專業名詞一一查閱标注,這不起眼的小細節,大大的提高了課堂上的學習效率。隻要做一個有心人,一切絆腳石都攔不住浪潮向前奔湧的腳步。
早日走進實驗室,擁有科研經曆也是非常重要的,盡快了解真正的科研生活是什麼樣的,從而決定自己是否在這個專業深造下去。王清儀說:“我們應該去把握每一次機會,包括SIT、生命科學競賽,甚至畢業設計和每一次課程論文,在其中都可以鍛煉科研必備的技能,比如查閱文獻、論文撰寫、開題報告、設計實驗等等。”王清儀最享受的過程就是在課題中遇到困難并且解決困難。“無論問題是大是小,即使小到這個軟件為什麼在電腦上無法運行,我覺得能獨立分析問題,或者和一些生物信息學網站上和有相似問題的人讨論,最終用“兵來将擋,水來土掩”或者是“換條思路,柳暗花明”的方法解決問題都是最幸福的事。”
王清儀衷心希望想要深造的學弟學妹可以靜下心來夯實基礎,豐富科研經曆。“未來把握在自己手裡,将過程盡善盡美,你滿意的結果自然會如期而至。”
圖|張飛翔 王清儀
文|白克勤 高書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