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网站太阳集团和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朱海珍教授研究小組在病毒性肝炎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構建出了一種新型的人類肝癌細胞系,證實可在這一細胞系中呈現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完整生活周期。最近,這一重要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并被選為該刊的研究亮點(Highlights),同時被EurekAlert!、生物通和轉化醫學網等國内外多個新聞媒體進行報道,産生了較大的影響。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是通過血液等途徑傳播的傳染病,由于目前沒有特效藥品可治愈,它們已成為全球當前流行最為廣泛、危害性最嚴重的傳染病。目前全球約有3.5億人被HBV感染,我國是乙型肝炎高發區。根據衛生部統計資料顯示,我國人群中約有1.3億人為乙肝病毒攜帶者。部分患者可轉化為肝硬化或肝癌。此外,我國也是丙肝的高流行區,丙肝的感染率為3%。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可導緻肝硬化和肝癌,對患者的健康和危害極大。因此它們已成為當今我國嚴重的社會和公共衛生問題。目前缺乏強有力的細胞培養系統阻礙了對病毒進入、複制、組裝以及乙肝/丙肝病毒聯合感染的發病機理等方面的研究,限制了乙肝病毒與丙肝病毒治療藥物及疫苗的研發。
在這篇新文章中,研究人員從一名患慢性丙肝的人類男性的肝腫瘤中分離出了肝癌細胞,由此篩選構建出了一株新型肝癌細胞系HLCZ01。這是目前同時支持HBV和HCV兩種病毒整個生命周期的一種細胞系。通過電子顯微鏡,研究人員在病毒感染的細胞上清液和細胞内質網管腔中觀察到了HBV表面抗原(HBsAg)陽性顆粒。更重要的是,與正常的人類肝細胞相似,研究人員證實乙肝和丙肝病人血清中的病毒可感染該細胞,并且能夠在HLCZ01細胞中完成其完整的生活周期。兩種病毒在細胞中複制未顯示出明顯幹擾的迹象。研究人員還發現抗HBsAg和人類CD81的抗體可分别阻斷HBV和HCV入侵。HLCZ01細胞可啟動一種針對病毒感染的天然免疫反應。
這一細胞系為探索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的感染、複制、宿主與病毒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HBV和HCV的共感染提供了一種新工具。HLCZ01感染與正常肝細胞感染的相似性,以及HLCZ01可被多種臨床乙肝和丙肝分離株感染的能力,讓HLCZ01成為了開發疫苗和抗病毒療法的一種可行的候選者。
朱海珍教授十多年來一直從事病毒性肝炎和肝癌的發病機制、耐藥機制以及藥物研發工作。2009年全職回國,近年來主持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在PNAS、Journal of Virology、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等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了60餘篇學術論文,多篇論文被專家撰寫述評(Editorial)或作為研究亮點(Highlights)進行報道。獲得1項美國發明專利并授權,申請了另一項美國和歐盟發明專利,申請了多項國家發明專利且4項專利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