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題目:植物營養高效利用的分子基礎
報告人:儲成才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
主持人:劉選明教授(2003网站太阳集团)
邀請人:于峰教授(2003网站太阳集团)
報告日期:2021年4月30日下午13:30
地點:2003网站太阳集团實驗樓B111
報告人簡介:
儲成才,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特聘核心骨幹”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植物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1996年獲德國Martin-Luther大學博士學位;1997-1998在德國植物遺傳和作物育種研究所(IPK)從事博士後研究。2016年榮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号;其領導的“資源高效利用水稻的分子設計”入選科技部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先後兼任中國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員,南京大學、吉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天津師範大學、河南農業大學、安徽農業大學等兼職教授,國際組織培養與生物技術學會會員,美國植物生理學會會員,中國遺傳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理事,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農業分會理事,中國作物學會第二屆分子育種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全國科學技術新詞委員會委員,國家知識産權局中國專利審查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中國未來二十年技術預見研究》生物技術領域專家組副組長。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專項(A類)“分子模塊設計育種創新技術體系” (2013-2018)總體組成員;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專項(A類)“種子的精準設計和創造”(2019-2024)項目總師、總體組成員。民盟中科院遺傳所支部主任委員,民盟中科院第五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盟北京市委聯絡委員會副主任,民盟中央科技委員會委員。《遺傳》、《作物學報》、《激光生物學報》雜志副主編,《中華科學技術大詞典》、《Plant Communications》、《Rice》、《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植物學報》、《植物生理學報》、《農業生物技術學報》等編委。
儲成才研究員秉承“育種家的問題就是科學家的課題”的科研思路,将基礎研究和應用實踐緊密結合,在水稻營養高效利用及作物分子設計育種等基礎及應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一系列原創性成果。克隆了控制水稻籼粳亞種間氮肥利用效率差異關鍵基因NRT1.1B;建立了硝酸鹽信号從細胞膜受體感知到細胞核應答響應的主信号通路;揭示了硝酸鹽信号通過調控氮磷應答基因實現氮磷營養平衡的分子機制;發現籼稻根系微環境的氮循環比粳稻更活躍,且籼稻型NRT1.1B基因在促進氮循環相關細菌在水稻根系富集、提高有機氮利用方面起重要作用;基于實驗室研究成果培育出設計型水稻新品種,為“綠色超級稻”(少施化肥、少打農藥、提高産量)的培育及其它作物的育種改良提供了成功範例。回國後以通訊/共同通訊作者在包括Nature, Nature Genetics (2), 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Plants (6), Nature Communications (2), Genome Research, PNAS (4), Plant Cell (6), Molecular Plant (8)等刊物發表論文100多篇,多篇論文被Nature Plants, Genome Biology, Plant Cell, Molecular Plant等期刊專文評述。8篇論文入選雜志封面,3篇入選ESI熱點論文,18篇入選高被引論文,總引用13539次(Google Scholar數據),連續入選2019、2020年度Clarivate Analytics(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學家”,在國際上産生了重要影響。多次應邀在Nat Plants, Trends Plant Sci, Curr Opin Plant Biol, Mol Plant, New Phytol, J Exp Bot, Theor Appl Genet, Plant Cell Physiol等雜志撰寫綜述、趨勢和評論;申請專利40多項,其中國際專利8項,與育種單位合作培育水稻新品種5個,其中秀水134累積推廣面積1300多萬畝。在中國科學院大學主講的《功能基因組學》課程被中國科學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現代農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大學推薦為院級和校級精品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