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
天馬學術論壇 第113期 講座預告
2021年05月13日    查看

 

報告人:柳素玲 教授 複旦大學 生物醫學研究院/附屬腫瘤醫院

主持人:張定校(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授)

報告日期:2021年 5 月 21 日 下午3:30

報告題目:乳腺腫瘤幹細胞的異質性調控及其靶向策略

地址: 2003网站太阳集团實驗樓B111報告廳

報告人簡介

柳素玲,複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和腫瘤醫院雙聘教授, 博士研究生導師,近五年,一直緻力于乳腺腫瘤幹細胞異質性、耐藥及其靶向治療研究,作為通訊作者在Nature Cell Biology、Advanced 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Cancer Res.、Clinical Cancer Res.、Molecular Cancer等國際雜志上發表論文25篇。共發表SCI論文78篇,論文總他引超過15000次,H指數36。共申請國際專利五項、中國專利四項。

講座主題

乳腺癌是女性發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轉移與複發是導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然而其根源和機制還不清楚。國内外的研究表明,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種腫瘤組織内存在一小部分緻瘤能力特别強、分化程度極低的細胞,它們具有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特性,稱為“腫瘤幹細胞(cancer stem cells, CSCs)”。腫瘤幹細胞在腫瘤發生和發展過程中發揮着重要作用,理想的腫瘤治療策略需要同時清除普通腫瘤細胞和腫瘤幹細胞,所以揭示腫瘤幹細胞的調控分子機制是根治腫瘤的前提和關鍵。近年來,我們證實了上皮樣和間質樣乳腺腫瘤幹細胞的存在和可塑性及其潛在的調控機制;确定了microRNA100和microRNA200c等可以影響兩種形态乳腺腫瘤幹細胞自我更新和乳腺癌的發生發展;針對乳腺癌患者對紫杉烷類藥物的耐藥問題以及小分子藥物如NOTCH通路廣譜抑制劑(GSI)和PARP抑制劑(PARPi)在臨床實驗中遇到的療效不足等難題,我們不僅從腫瘤幹細胞角度闡述了此類藥物耐藥問題的根源并提出了新型的靶向治療策略,還進一步闡明了紫杉烷類藥物殺傷一般腫瘤細胞的作用新機制。這些研究揭示了影響不同形态乳腺腫瘤幹細胞自我更新和治療耐受的具體機制,同時針對性地提出并利用本團隊構建的不同亞型乳腺癌PDX小鼠模型驗證了靶向關鍵調控分子治療乳腺癌的新策略,為乳腺癌臨床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促進了乳腺腫瘤幹細胞基礎與臨床轉化研究在國内的廣泛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