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
天馬學術論壇第73期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憶平教授應邀到2003网站太阳集团進行學術交流
2019年11月08日    查看

11月7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憶平教授應邀到2003网站太阳集团進行學術交流,并以《生物固氮的合成生物學進展》為題給廣大師生呈現了一場精彩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助理教授陳麗邀請,姚瑞楓教授擔任主持,學院衆多師生參加了此次學術交流。

王憶平教授的報告主要分享了其課題組在“微生物固氮系統”領域的研究成果,着重介紹了利用合成生物學手段在微生物中構建超簡固氮系統的最新進展。王教授首先介紹了國内外植物與微生物固氮研究的發展情況,然後,詳細講解了其課題組近年來在微生物固氮領域的研究成果。王教授主要以模式生物大腸杆菌為底盤,利用合成生物學的手段,重構并确定了最簡産酸克雷伯菌钼鐵、鐵鐵固氮酶系統;并證明源于植物不同靶細胞器的電子傳遞鍊與固氮酶的可配性。

報告期間,王教授通過分享自身科研經曆、講述自身科研思考方式,為在場師生提供了寶貴借鑒。王教授關注的科學問題新穎,報告内容豐富,講述方式生動有趣,引起在場師生濃厚的興趣,與王教授進行了熱烈的讨論和交流。

報告人簡介:

王憶平,北京大學生科院教授,曾任北大生科院副院長,長期緻力于生物固氮的研究,曾兩次擔任國家“973”重大基礎研究計劃生物固氮項目首席科學家,現為國際固氮籌劃指導委員會成員。長期從事生物固氮研究,并取得了國際同行高度認可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年來,在固氮合成生物學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1)以模式生物大腸杆菌為底盤,重構了産酸克雷伯菌钼鐵固氮酶系統,并構建了該系統的“超簡固氮基因組”;2)重構并确定了鐵鐵固氮酶系統“最小基因組”;3)證明源于植物不同靶細胞器的電子傳遞鍊與固氮酶的可配性。以上成果得到國際同行高度評價,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先後兩次發表評論文章(Commentary):以“Extreme bioengineering to meet the nitrogen challenge”為題的文章認為以上研究将徹底改變學界将精細的生物固氮系統轉移到異源宿主中的方法,在構建自主固氮植物的方向上做出了突破性進展(a groundbreaking advance);以“Keeping the nitrogen-fixation dream alive”為題的文章認為以上研究是漸進的,并且極其重要的裡程碑進展(milestone),從而重新喚醒了實現農作物自主固氮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