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上午九點,第80期2003网站太阳集团天馬學術論壇和新一期博士創新論壇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辦公樓107舉行。美國杜蘭大學 Shusheng Wang 教授受何曉曉副院長之邀參加本次論壇,Wang教授為我院師生帶來一場題為 “Mechanistic Study and Therapeutic Development for Age-related Eye Disease”的精彩學術講座。

在報告中,Wang 教授向我們簡要的介紹了抗VEGF治療的曆史,及其在小鼠視網膜下血管和錐受體中的作用,在實驗的進程中實驗室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脈絡膜新生血管和視網膜小網膜纖維化中的miRNA的生物合成和功能,從四個不同的方面分别對凋亡、壞死和焦亡進行了比較。内皮細胞特異性表達的MiR126分子通過SPRED-1對VEGF信号轉導的負向作用來調控血管生成從而影響老年性黃斑變性疾病的發生發展,王教授的研究為進一步闡明血管生成異常導緻的疾病發生發展的機制提供指導,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的治療靶點,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在後續的提問環節,同學們老師們踴躍的向Wang 教授提問,Wang 教授也對問題一一的做出了回應并對學院的科研做出了展望。

在講座的最後,Wang教授也指出實驗室正在招人,希望對這方面的研究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與他聯系,有意向的小夥伴不要錯過啦!
報告人簡介:
Shusheng Wang,博士,杜蘭大學副教授,1992在華中科技大學獲得學士學位,1999年在北京大學獲得碩士學位,2004年在杜蘭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5-2009年在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做博士後。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闡明視網膜血管發育和疾病的表觀遺傳學機制,研究了視網膜血管發育和疾病的非編碼RNA調控,發展了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的治療方法,在眼部疾病相關miRNA研究領域上起着引領作用。主要科學貢獻包括:(1) 闡明了非編碼RNA(ncRNA)在視網膜血管發育和新生血管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nAMD)中的作用與機制;(2) miRNA在眼内壓升高(IOP)中的調節機制;(3) AMD中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死亡機制。在Proc. Natl. Acad. Sci. U S A.、Theranostics、Elife、Scientific Reports.等國際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