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
天馬學術論壇 第104期
2021年01月06日    查看

福建農林大學廖紅教授應邀為我校師生做學術報告

2020年12月11日上午,福建農林大學廖紅教授應我校2003网站太阳集团姚瑞楓教授邀請,在線作《大豆氮磷養分協同高效機制及根系遺傳改良》及《茶樹适應酸性土壤的機制和應用》的學術報告,并與我院師生進行了熱烈的學術讨論。本次報告由姚瑞楓教授主持,2003网站太阳集团及隆平分院相關老師及研究生200餘人參加。

廖老師課題組長期緻力于,通過調控作物根構型來改良作物營養元素吸收效率。磷是限制大豆增産的關鍵因素,大豆根的構型對磷的吸收效率影響很大。GmEXPB2是調控大豆根構型響應磷脅迫的重要基因,可以影響根對磷的吸收效率,同時GmPTF1可能是低磷脅迫下調控GmEXPB2表達的轉錄因子,進一步說明了調控根構型是改良作物磷吸收效率的可行途徑。同時廖教授介紹了氮磷協同高效育種技術,以磷促氮,以磷促瘤。氮磷協同高效關鍵基因GmEXPB2可以提高大豆根系被根瘤侵擾的幾率,從而促進結瘤,從而顯著影響結瘤大豆的氮磷吸收效率及産量。大豆氮磷高效綠色育種技術,通過根系遺傳改良,可減少肥料使用70%,顯著促進根系/根瘤生長,提高氮磷吸收效率。在福建多地創建的大豆—茶樹生态茶園示範點,顯著優化茶園土壤養分含量,在茶葉增産的同時,又保護了生态環境。

土壤養分直接影響茶樹品質,茶樹在南方酸性土壤的馴化下,進化出獨特的養分吸收偏好機制。廖教授開創性地發現:茶樹生長根本不需要專門補充磷元素;對大多數植物根系有毒害的鋁元素是茶樹根系生長的必須元素。還總結出茶樹對土壤養分的喜好規律:“喜铵性,聚鋁性、嫌鈣性、低氯性”,給茶農科學施肥提供科學支撐。除了在理論方面的研究成果,廖教授積極把理論成果應用到田間地頭使老百姓從中獲益,比如帶領課題組開發出茶園土壤優化關鍵技術。茶園土壤優化關鍵技術之一:套種特選綠肥作物(大豆/油菜)。茶-豆套作還可以減少茶樹病蟲害,基本達到化學農藥零使用。茶園土壤生境優化關鍵技術之二:合理施肥。包括三個方案:化肥減量、有機物替代化肥、化肥零使用。

廖教授的報告不僅條理清晰,内容豐富,而且講解深入淺出,趣味盎然,激發了我院師生的濃厚興趣,會後讨論熱烈,達到了很好的學術交流效果。最讓人感動的是,廖教授并沒有滿足于基礎研究方面的卓越成果,而是奮力将論文真正寫在祖國大地上。廖教授的茶園土壤優化技術不僅提高農民收入,也留住了綠水青山。這也啟發我們科研工作者,要善于把基礎科學研究成果,及時轉化為生産力,服務勞動人民和國家戰略需求。

報告人簡介:

廖紅,福建農林大學根系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黨的十九大代表。2014年榮獲第十一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并陸續入選多項國家級高層次人才計劃。長期從事作物根系養分高效遺傳改良工作,在作物根構型定量分析及三維重建、磷效率生理和遺傳改良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在中國科學、PNAS等國内外專業雜志刊物發表論文130多篇,其中SCI論文80多篇。

2015年作為高層次人才引進到福建農林大學,組建根系生物學研究中心。通過創建的茶樹優質高效生态栽培模式,在福建省武夷山、福安、安溪、南靖等地建立了多個生态茶園示範點。在茶園中套作氮磷協同高效大豆等茶園土壤生境優化技術,已被推薦為福建省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典型模式。2016年至今,示範面積累積超過3萬畝,輻射面積超過30萬畝;實現示範區減肥減藥超過30%、減少水體磷污染超過60%。培訓涉茶人員近萬人次;受新華社、光明日報、福建日報、東南衛視等主流媒體報道50多次。北京電影制片廠制作《振興鄉村》、《建設生态茶園》科教片2部。

圖文:姚瑞楓